二維碼
工博士官方客服微信
聯系方式
聯系方式
電話:18964551752
服務時間 8:30~18:00
返回首頁
回到頂部
科技司法元年 法律機器人爆發式增長
2018-01-09 21:38:12
在過去的一年間,這個機器人接到了大量來自法院、司法機構、律師事務所的工作邀約——比如,在北京市豐臺區10個街鄉鎮政府服務大廳開展法律宣傳、法律服務的“豐小宣”,入駐深圳各區的智能法律援助機器人,淄博市周村區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小寶”,廈門海滄區的法律服務機器人,北京市一中院訴訟服務大廳的智能導訴志愿者,福州市閩侯縣人民法院的法律服務志愿者,佛山高明市的智能普法機器人,成都崇州人民法院的“小崇”,中國首個“智能化東盟爭議解決員”等等,全部都是三寶機器人在司法界的“分身”,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2017年,何以成為“科技司法元年”?
政策的引導力是其中一個因素:年中,*高人民法院和*高人民檢察院分別印發了《*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快建設智慧法院的意見》和《檢察大數據行動指南(2017-2020年)》,倡導大數據及智能語音等前沿科技在司法工作中的應用。
*重要的推動力是現實的需求。根據官方公開披露的數據,自2015年5月實行立案登記制后,中國各級法院的案件數量就一直呈遞增狀態,僅今年上半年,全國法院共受理案件1458.6萬件,數量較2016年同期上升11.2%,其中新收案件上升14.8%。但是,辦案法官的人數不僅沒有同比增加,反而減少了,今年上半年,全國共計約12萬名員額法官,人均受理案件121.4件,人均審結案件74件。
“案多人少”的困境,使得從業者將保障乃至提升司法服務效率的希望,投向了新技術的應用。一位參與對三寶機器人進行法律應用系統開發的合作伙伴說:“中國城鄉差異較大,主要的法律服務資源集中在大城市,越往中小城市,越往基層,法律服務提供力量越弱。此外,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通常是計時收費的,這也使得很多人對律師和法律機構望而卻步,大大阻礙了法律服務的可負擔性和可獲取性。‘法律機器人’的誕生,一方面體現了法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把法律從業人員從基本事務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它的應用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目前已積累的近百個“機器人+法律”的應用實踐中,被使用*多的是“智能法律咨詢”的功能。例如,供職于北京市豐臺區司法局的“豐小宣”,熟知各類婚姻家事、交通事故、知識產權、員工糾紛、企業人事等常見法律糾紛處理流程、3000萬份法院生效判決、超過500萬字的法律法規等,可以用語音識別并快速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供職于法院的智能導訴志愿者則不僅是個法律法規“百事通”,還能現場計算出包括訴訟費用、工傷賠償、交通賠償費用等。此外,還有部分法院基于機器人的自主移動和視頻對話功能做了更深度的開發,讓機器人在服務大廳里為前來辦理業務的老百姓引路,提供辦事指南,一鍵獲取法律援助等等。
不過,整個司法界對于智能機器人的期待,遠不止于此。繁忙的法務工作者所期待的機器人,類似于一個24小時不喊累的萬能助理,諸如基于機器人后臺無所不能的“云腦”進行案例智能推送,為司法審判提供相對統一的推理評價標準,彌補人腦認識能力有限、記憶不準確、檢索不全面等缺陷;基于機器人的語音識別、語義解析和圖文識別技術,實現立案文書、庭審文書的智能生成和文件自動審閱等等,都被視為“標配功能”。
當前普及率*高的“法律機器人”,是國內知名機器人研發制造企業旗瀚科技及其法律科技界的合作伙伴聯合研發的,前者負責打造三寶機器人這一硬件載體,后者負責開發法律應用軟件。該公司副總經理吳乘躍表示,機器人通過語音識別、人機問答提供的法律咨詢服務,只是司法服務智能化的開始。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機器人廠商、軟件系統運營商、司法機關各方合作的深入,機器人在系統反應速度、智能化程度、深度學習能力以及用戶體驗等方面還有廣闊的成長空間。未來,用人工智能來增強法律服務的提供、完善社會治理,將是一個顯著的趨勢。